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桂工 > 正文

媒体桂工

      

    桂林理工大学召开科技工作大会,大力表彰科技创新和服务地方先进典型。

      近年来,桂林理工大学坚持以利记体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利记体育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牢牢把握科技创新“四个面向”,充分发挥学校学科和人才聚集优势,大力实施“科技强校”和“服务广西”战略,坚持把论文写在八桂大地上,主动融入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积极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桂工力量。

    完善体制机制 激发服务发展新动能

    桂林理工大学与广西科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龙飞教授深入桂林金山化工集团帮助企业碳酸钙生产转型升级。

      要坚持“四个面向”,不断激发创新第一动力,做强有组织科研;要强化源头供给,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能力,奋力推动学校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在2023年学校科技工作大会上,桂林理工大学对全体科技工作者提出要求。

      近年来,该校坚持和加强党对科研工作的全面领导,从思想意识导向到管理制度改革齐发力,推进学校科研管理改革持续深化。高规格召开科技工作大会,大力表彰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先进典型,不断增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荣誉感获得感。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出台“1+6+N”人才新政,不断激发人才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调整成立科学技术研究院,设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领导小组等,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推动该校科技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活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动力持续迸发。

      该校注重发挥制度的“指挥棒”作用,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科技成果评价及转移转化等方面,先后制(修)订横向经费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20多个。新修订的《桂林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和收益管理办法》规定,成果直接转让获得的收益的95%归成果完成人;成果作价入股的,股权收益70%归成果完成人;对于单项转化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给予3%到账金额的科研奖励,最大程度地激发发明人转化的积极性。出台《桂林理工大学高校教师系列职称申报附加规定》,鼓励教师入企挂职半年以上,作为评定职称的重要参考,让科研人员“按图索骥”,在“敢作为”“愿作为”的前提下,实现“会作为”“善作为”。

    聚焦地方产业 打通服务发展“最后一公里”

    校企双方共同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揭牌。

      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主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一个个国家和利记体育重大战略的深入推进,给全区高校创新服务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该校与地方发展的互动也越来越密切。

      2023年12月初,该校与桂林市“政产学研用”对接活动暨桂林高新区基础材料学与应用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在该校屏风校区成功举办。双方就材料学科科研方向、最新的科研成果、企业技术需求展开了深入交流和讨论,部分企业与科研团队直接在现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这是该校积极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该校聚焦地方产业需求,积极深入企业、走进工厂,主动对接政府,谈合作、解难题、谋发展,先后与南宁、柳州、防城港市政府,以及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百色百矿集团、桂林金山化工集团等100多家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30多个,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各领域、大纵深紧密合作。

      该校于2020年建立了南宁产教融合基地,3年后该基地升格为直管科研实体机构,良好的体制促进基地在服务地方发展、创新研究方面结硕果。目前基地已有入驻企业33家,年经营产值超4000万元。基地负责人胡振光研究员带领团队自主开发全新稀土铝中间合金,解决了高导热及超高强高韧铝合金材料“卡脖子”问题,2022年11月,该项技术成果以2500万元合同金额在南宁落地转化,为南宁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该校还积极组织“科技特派员”“百名博士进百企”等行动,推动80余名博士与70余家企业签订人才科技服务协议,以挂职“技术顾问”“科技专员”“科技特派员”等形式开展产学研合作服务,为广西企业提供“桂工智慧”。

    发挥学科优势 服务地方发展显担当

    2024年1月16日,东北“小冻梨”到桂林理工大学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开展游学活动。

      该校大力加强学科建设,通过深化学科专业改革,让学科专业设置更加契合广西产业发展需求。近年来,该校学科建设呈现持续向好势头,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和地球科学等5个学科相继进入ESI世界学科排名前1%,数量位居广西高校前列。

      在优势学科的带动下,各学科在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上势头强劲,成效明显。

      近5年来,该校地学学科为桂林、柳州等地编订资源(矿产、土地)规划、整治及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300余个。依托该学科建设的地质博物馆被誉为华南地区功能最完善的地质博物馆,自2016年新馆开馆以来累计服务社会公众20余万人次,被认定为全国中小学研学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广西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2024年1月16日,一群东北“小冻梨”来到该校地质博物馆、安全教育基地和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研学,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环境学科为广西各市县和企业开展水功能区划、制糖污水处理、石油废水处理等各类环境治理项目200多个,并为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和农田污染问题解决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2023年,该校以环境学科为基础,整合该校在地质灾害防治、土壤修复治理、国土空间规划、旅游规划等方面的优势特色,成立了漓江保护发展研究院,努力当好保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

      土建学科为广西900多个自然村编制了城乡规划,为广西各类建设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200余项。该学科朱万旭教授团队研发的“大型索结构健康监测及检测维护的关键技术”成功应用于“中国天眼”、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其带领团队研制的自感知承力筋材在广佛清从高速公路、湖南衡阳三桥等工程中成功应用。

      测绘学科承担了一大批广西城镇化、国土资源信息化、新农村建设规划及国土资源土地调查、小城镇规划测量、基础测绘规划项目,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广西”“智慧广西”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

      旅游学科为桂林、贺州、柳州等地设计旅游发展规划30多个,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广西旅游强区建设和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国家战略实施。2021年8月,该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通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教育质量认证”(UNWTO—TedQual)。

    瞄准市场需求 科技成果转化结硕果

    广西测绘激光雷达智能装备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揭牌。

      长期以来,桂林理工大学要求科技工作者,要发扬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科技强校、科技强桂、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上挑大梁、当主角,为全面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和力量。

      该校积极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机制,聚焦广西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生态食品等行业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难题需求,开展“订单式”“招标式”研发,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质量和转化效率,取得了良好成效。近3年,该校共签订技术开发、咨询、转让和许可服务类合同903项,合同金额1.5亿元。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47项,交易金额0.64亿元,专利权转让合同71项,专利许可合同253项。

      碳酸钙产业是利记体育精心部署打造的千亿元产业之一。该校龙飞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该领域研究,2019年,学校与桂林金山新材料公司签署“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创建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金山纳米粉体实验室。在龙飞教授团队技术支持下,成功研发“透明”碳酸钙产品,产品附加值较轻钙普通产品提高5倍以上,每年为企业增加产值近1亿元。

      该校陈平教授团队聚焦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联合桂林鸿程矿山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构建起“产—学—研—商”为一体的成果高效转化战略联盟模式。团队研发的“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成果消化掉大量工业固废和建筑垃圾,有力推动广西传统优势产业链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并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相关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目前,该团队技术成果已在我国10多个省区和境外多个国家85家企业推广应用,近3年创造产值113.8亿元、利税43.2亿元。桂林鸿程装备除在中国市场畅销外,还远销东南亚、欧美地区,公司年产值已突破8亿元。

      未来,桂林理工大学将认真贯彻落实利记体育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勇当“无人区”的探险家、科技“大航海时代”的瞭望员、攻坚“卡脖子”技术的突击队,解放思想、创新求变、乘势而上、开拓奋进,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条:【学习强国】【广西文明网】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进高校文明校园建设

    下一条:【中国报道】广西:桂林理工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