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桂工 > 正文

媒体桂工

    中国教育报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3-03/22/content_621574.htm?div=-1

    桂林理工大学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围绕服务自然资源行业和工业高质量发展凸显人才培养特色。学校以党建为引领,积极加强和改进思政课教学,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以思政课为主导,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构建了“课程、资源、教师、平台”四个共同体,推进教书和育人的统一,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家国情怀。

    完善机制,构建课程共同体

     学校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主任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构建了党委领导、教务部门统筹、马克思主义学院协调指导、各学院专业推进落实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出台本科生、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通过对思政课、专业课、通识课及实践类课程的学科专业特点与育人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定位,明确每类课程的功能和边界,实现“四课协同”,使各类课程都能上出“思政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把与知识相关的问题和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培育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和关键能力。促进思政课和各类课程聚合,建立起类型丰富、相互支撑的“大思政课”课程体系。

    融入教学,构建资源共同体

     按照重点建设、突出特色的原则,健全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大力推进“一院一策”,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做到“课课有思政”,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教学视频、电子课件、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评选课程思政优秀教案123个,编撰出版《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集》,强化示范引领效应。持续推进利记体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科研进展融合,开展知识图谱梳理,研究制作覆盖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的相关领域知识图谱,形成优质共享的教学资源库,并建立动态补充、更新机制,不断提高资源质量,助力专业课教师找准思政元素结合点并融入教学。

    强化合作,构建教师共同体

     大力实施“课程思政结对工程”,马克思主义学院每两名思政课教师结对一个二级教学单位,开展常态化“手拉手”帮扶,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备课,帮助各学科教师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时事政治的学习掌握,探索问题导向的跨学科、多视角协同教学,为学生提供有思政深度的教学解析,进一步提升释疑解惑的政治性、时代感和实效性。结合学校特色,建设“精神的丰碑”等特色课程、讲坛,促进校内教师跨学院合作共进。

    以点带面,构建平台共同体

     学校连续5年举办课程思政教师说课比赛,激励专业课教师投身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在教学成果奖、教材奖等各类成果的表彰奖励工作中鼓励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跨学科组队,并作为典型加以宣传。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活动,通过在校内建立“桂林近代革命史展馆”“地质博物馆”等,以及校外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乡村振兴建设示范点、实训基地,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以实现合力,协同育人。在专业实践课程中,引入桂北地区“湘江战役”等红色教育资源,把技能实训与红色精神培育等有机融合,解决了实践教学平台与地方特色育人资源融合不够紧密的问题。

     通过建设探索及实践,思政课教师在协同指导中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特点掌握得更加全面,思政课的关键地位不断强化。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广西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4门思政课入选广西一流本科课程。全专业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的课程思政体系不断发挥作用,立项建设253门课程并认定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0门,“基础地质学”“水污染控制工程”等8门课程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基础地质学”成功入选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师白令安及其团队获评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教师蒋霞教学团队获得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英语专业组全国一等奖。“分析化学”课程被认定为国家首批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和广西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学校的课程特色建设、教师能力素养提升、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提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进一步完善,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梁英 刘辉)

    上一条:【广西政协报】报道利记体育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曾鸿鹄在利记体育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分党组“利记体育生态文明思想领航程”党建品牌专题讲座上作专题辅导

    下一条:【桂林广播电视台】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论坛在我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