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桂工 > 正文

媒体桂工

    广西云客户端链接:https://resource.cloudgx.cn/files/gxapp/News/202209/23/950395.html?isshare=1&_t=1663940197

    近年来,桂林理工大学始终紧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师生学习和生活全过程,全面推进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形成了各民族师生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

    融入关键点,打造教育平台

    组织学生前往民族地区开展民族团结主旋律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开好“四史”课程,讲好“四史”故事,将“五个认同”融入各类学科专业课程,突出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德育课程、专业课程有机融合、相互渗透。坚持将利记体育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纳入党委理论中心组、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学习内容,作为党校培训必修课。用好壮族“三月三”、新生入学起航教育、新进教师入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等关键节点,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通过集中学习、实践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团日、课程汇演、专题报告、民族政策法规网络知识竞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融入结合点,弘扬中华文化

    学校举办“三月三”民族风情文化节活动。

    深度挖掘和开发展馆文化,发挥美术馆、桂林近代革命史展馆、地质博物馆、校史馆等校内展馆资源优势,打造沉浸式民族团结教育宣教新模式,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场馆讲解,引导师生在参观学习中不断强化“五个认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其中,地质博物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利用该馆讲好地质资源与战略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故事,将科普知识与民族精神相结合,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参观模式,每年辐射近万人,宣传效果显著。挖掘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民族文化体验活动。深入实施“今学道·致经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工程,邀请剪纸“非遗”传承人开设“石榴籽”课堂,让“非遗”技艺走进师生,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积极发挥学科优势,建立完善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体系、教育体系、研究体系,形成一批理论成果、政策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做“顶天、立地、强腰”的理论研究,为促进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贡献理论成果、实践经验和具体行动。

    融入闪光点,正向激励典型

    向入学新生发放爱心大礼包。

    深入开展先进集体、优秀个人评选活动,将激励行动与“三项计划”(“各族青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和“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相融合。深入实施实践育人“百千万”工程,动员万余名师生、组织100余支实践团队,奔赴国内外政府部门、高校、企业、社区和广大农村开展社会实践,交流学生上万人。实施各民族学生互嵌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021年,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有一个三个民族学生共居的寝室,各民族学生通过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进步,6名男生均获保研或考上研究生。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学校每年评选“先进班集体”、五四红旗团支部、“文明宿舍”“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等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激励全校上下掀起学习先进、崇尚先进的时代风尚。

    融入着力点,强化依法保障

    学校向学生发放返乡路费补助。

    桂理工少数民族学生占比28%,该校积极实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打造共享、共治、共建的社区治理格局。同时,强化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训,增强各民族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精准就业,学校就业工作连续多年获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表彰。学校还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多方位、多角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生活服务保障。建立院、校、市三级联动,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服务民族师生联系工作机制,维护学校安全稳定。


    上一条:【广西云客户端】首届广西高校党务工作者基本功大赛公办本科院校组在桂林理工大学举行

    下一条:【中国新闻网】桂林理工大学与宜兴产教融合“双向奔赴”启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