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桂工要闻 > 正文

桂工要闻

    编者按:11月14日至15日,中国共产党桂林理工大学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这是学校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全体党员干部师生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大会为学校未来发展谋篇布局、举旗定向,吹响了新征程砥砺前行的集结号。党代表们肩负重托,深入领会报告精髓,立足岗位畅谈体会,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凝心聚力。为及时传递大会精神、凝聚发展共识,我们特推出“党员代表有话说”专栏,邀请部分党代表分享参会感想、共话未来发展。让我们一同聆听他们的真知灼见,感受责任担当,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党委决策部署上来,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牢固树立“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的鲜明导向,一步一个脚印把党代会绘就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为加快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地球科学学院2023级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李晓楠:作为一名学生党员代表,现场聆听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我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大会报告立足新时代,擘画了学校发展蓝图。大会报告对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关键金属学科发展作出了科学谋划。作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的一名博士研究生,我深切感受到学校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视,同时倍感使命在肩、大有可为。接下来,我将珍惜学校提供的各类高水平学习、科研平台,主动顺应学科交叉融合新趋势,在“人工智能+地质找矿”等前沿交叉领域认真钻研,立志为攻克关键金属“卡脖子”难题贡献桂工学子的智慧与汗水。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级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刘允全: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能够参加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我感到无比荣幸。15日上午在图书馆报告厅听取了大会报告后,内心十分振奋和激动。报告在党的建设上强调思想引领,为我们科研学习把准了方向;在教育教学方面聚焦创新人才培养,让我深知要在学术钻研中不断锤炼本领。未来,我将以大会报告精神为指引,在科研中追求卓越,在服务中践行担当,为学校全面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创新应用型大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梁方案: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令我深受鼓舞。报告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蓝图和科技创新方向,为我们青年科研人员指明了前进方向。接下来,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科研学习,聚焦新材料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扎根实验室、勇闯创新“无人区”,努力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创新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2022级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苏金莉:作为学生党员代表,能参与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我深感荣幸与自豪。15日上午,在图书馆报告厅聆听大会报告后,我备受鼓舞。报告全面总结了学校过去五年的丰硕成就,客观剖析了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内容涵盖党的建设、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师资队伍、服务设施等师生关切的核心领域,这激励我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与工作,为学校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创新应用型大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测绘地理信息学院2022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施钰琪非常荣幸能参加学校第四次党代会,大会工作报告主题鲜明、高屋建瓴、振奋人心,让我倍感振奋与自豪。报告清晰擘画了学校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既彰显了坚持党建引领、推进清廉校园建设的坚定决心,也凸显了聚焦学科升级、深耕人才培养的核心使命。四年桂工求学时光里,我见证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全面深化改革等方面取得的新突破,在党组织的悉心关怀与优质育人环境中不断锤炼成长。作为新时代青年党员,我将认真学习、传达、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铭记母校栽培之恩,秉承母校 “厚德笃学 惟实励新” 的校训,以 “实干创新” 的劲头深耕钻研。未来,我会用实际行动回馈母校的培养与信任!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何佳瑶:学校第四次党代会全面回顾发展成就、科学擘画未来蓝图,为学校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锚定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大会明确提出强化科技赋能,要求在发挥创新策源作用中展现新担当。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党员代表,我将深学细悟大会精神,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当好党代会精神的宣讲者与践行者。我会主动将个人成长融入学校发展大局,立足计算机与人工智能专业所长,勤学苦练、深耕钻研,为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创新应用型大学目标奉献青春智慧与磅礴力量。

    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2022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生茹善宏:作为学生党员代表参加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我倍感荣幸与自豪,更深知责任在肩。报告总结的发展成就振奋人心,其中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育人实践,让我尤为共鸣,也为我服务师生指明了方向。报告中 “政产学研金服用” 协同创新、“三化三制” 改革等部署,我们感受真切——学校搭建优质校企合作平台,以赛促学助力学生斩获数千项学科竞赛奖项,实实在在为我们的成长铺路搭桥。今后,我将践行桂工精神,聚焦师生急难愁盼,组织专业相关特色活动,当好连接学校与同学的 “连心桥”,带动身边同学勤学善思、勇于创新,为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创新应用型大学,贡献青春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申英龙: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能参加学校党代会,我深感无比荣幸。11月15日上午,在图书馆报告厅聆听大会报告后,我倍感振奋、深受鼓舞。报告高屋建瓴、内涵深刻,全面回顾了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取得的丰硕成就,清晰指明了未来发展的使命任务与奋斗目标。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我将积极向同学们宣讲传达会议精神,把相关要求切实融入今后的科研与学习中,努力争做新时代优秀青年,持续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商学院2022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梁建丽:一名学生党员代表,我有幸参加学校第四次党代会,内心满是荣幸与使命感。农毅书记所作的报告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尤其让我深切感受到学校在立德树人、科技创新等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过去五年,学校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持续强化学科建设与人才战略,为师生成长发展搭建了优质平台、创造了良好环境。未来一年,我将奔赴支教一线,这对我而言,正是践行党代会精神最生动、最直接的实践课堂。今后,我会以报告精神为根本指引,深耕专业学习,着力提升调研与实践能力,在学校人才培养与治理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切实扛起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公共管理学院2022级传播学专业本科生李馨玥:深入学习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亲身见证桂工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领域的丰硕成果,我倍感荣幸与振奋。大会以翔实数据与鲜活案例,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学校的卓越成就。在桂工就读的三年里,我有幸依托学校搭建的优质平台,在学习与实践中收获颇丰、快速成长。大会提出的三阶段战略目标,既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 “指南针”,更是激励青年学子奋进的 “动员令”。今后,我将沉心扎实学习、踏实稳步进取,充分发挥传媒专业所长,为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创新应用型大学,贡献传媒学子的青春智慧与力量!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植物与生态工程学院2022级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李春叶:农毅书记在大会中所作的报告令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报告内容全面覆盖党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等师生普遍关心关注的核心领域,其中关于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区域发展的部署要求,让我感触尤为深刻。今后,我将充分发挥风景园林专业特色,主动投身乡村振兴、遗产保护等社会服务实践,以专业所长践行党员使命,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艺术学院2022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生梁咏梅:一名学生党员代表,我有幸参与学校第四次党代会,内心满是荣光。农毅书记在大会上作的报告令我深受触动、倍感振奋。报告既全面回顾了学校过去五年的辉煌成就,也清晰勾勒出迈向新征程的宏伟蓝图。身为桂工学子,我真切感受到学校在教学提质、科研攻坚、校园建设上的扎实付出,优质的学习资源与浓厚的成长氛围,为我们逐梦之路筑牢了坚实平台。未来,我将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个人发展融入学校建设与国家需求之中,用实际行动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外国语学院2022级英语专业本科生曾秋慧:作为一名学生党员代表参加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我深感责任在肩、使命光荣。认真聆听大会报告后,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大会报告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擘画了清晰蓝图。其中,报告提及的国际合作交流丰硕成果令我印象尤为深刻,这与我们外语学子的专业发展方向、时代责任担当高度契合。作为学生党员,我将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专业学习中锤炼过硬本领,努力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桂工声音的青春使者,为学校建设 “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创新应用型大学” 注入青春动能、贡献应有之力!

    数学与统计学院2022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韦原莲:作为一名学生党员代表参加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我倍感振奋。大会报告高举利记体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扣时代脉搏、立足发展大局,尤其聚焦AI知识发展等前沿领域,为学校未来发展绘就了清晰蓝图。数学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基石,这让我深刻意识到,自身专业正是服务学校战略布局的重要支撑,既肩负重任,更蕴含机遇。未来,我将深耕专业、夯实数理根基,主动投身科研创新实践,以实际行动为学校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创新应用型大学贡献青春力量!

    南宁分校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2022级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本科生潘婧:作为一名学生党员代表,能参加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我深感荣幸与自豪。大会报告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其中学校在完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上的系统部署,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从设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励新学堂,到建立专项选拔机制,再到突出 “三化三制” 培养模式,一系列举措层层递进,为全面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支撑国家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目标筑牢了根基。未来,我将在学习、科研与实践中勇担使命、踏实作为,以饱满热情和坚定信念,为学校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创新应用型大学,注入青春动能、贡献应有之力。

    (一审:吕田;二审:孙谦谦;三审:雷绍湖)

    下一条:【聚焦党代会】干部师生代表热议党代会报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