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桂工要闻 > 正文

桂工要闻

    得来总是费工夫

    ——访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二等奖获得者宋波

      有个词叫“一鸣惊人”,我很乐意把这个词送给我院资环系的青年教师宋波。他不久前获得了一项令人羡慕的奖励: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二等奖。一同获奖的还有我院另两位教师的作品,他们分别获得了三等奖。

      这是一次高手云集、竞争激烈的大赛,大赛组委会共收到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国各地区参赛作品1600多件,参赛者涉及从小学到大学、从地方到中央的各个层次。

      这也是一次非常严格的比赛,经过初赛、复赛和联赛,才决出231件入围作品。而获得网络课程二等奖的只有6位,宋波的作品是其中之一,也是广西高校中唯一的一个二等奖。

      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高校,对于毕业不到3年的非计算机专业的青年教师,这个奖无论如何是有份量的。“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可是,这件作品又是怎样从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的呢?

      宋波2001年华南农大研究生毕业后到我院环境工程教研室从事教学工作。因为教学的需要,他所上的《环境监测》课从80学时压缩到50学时。要让学生们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掌握一门内容庞杂的课程困难不小,于是他想到了多媒体手段。此时,倡导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正在全国高校悄然兴起,系领导也要求年轻教师要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于是从那时起,他就开始设计《环境监测》课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多媒体辅助教学(CAI)具有信息量大、生动形象等特点。一件好的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传统教学法无法实现的任务,达到传统教学法无法达到的效果。但这并不容易。且不说一个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对于开发多媒体课件存在着技术上的困难,单是把一门课程做得生动形象美观就有很大难度。此前的很多多媒体课件大多存在这样的毛病:即把黑板平移到电脑上,只是省却了板书而已,实际上没有根本的区别。

      谓万事开头难。由于计算机基础较好,技术上的问题并不是宋波所要克服的最大难题,如何做到生动形象、美观实际且信息量大、可以实现互动式教学等倒颇让宋波费了一番脑筋。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宋波花了很多时间在形象观感设计上,但由于求美心切,一开始他设计的这个课件走入了重技术轻实用的误区,显得有些花哨。在征求意见时,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务处以及资环系的领导和老师们均对这一点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

      经过一番修改的作品看来好多了。2002年,这件作品参加广西区比赛时,获得二等奖。参加工作第二年就能获得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但宋波并不满足,他继续征求各方意见,不停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在此期间,从德国留学归来的环境工程教研室朱义年教授对他进行了悉心指导,他把国外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很多新理念介绍给他,这对他的设计帮助很大。为了使作品的画面更美观,他还请艺术设计系的老师提出修改意见。

      修改再修改,永不满足于所有,这也许就是宋波成功的关键所在。原来在利记体育参赛时的那件作品,到参加全国软件大奖赛时,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了。这次一举获得了二等奖,但宋波却说,这件作品现在还在修改。因为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已经原则同意公开出版他负责设计的这套课件。

      参加全国大赛获奖的消息传来,主管教学工作的周德俭副院长异常高兴,特意设了一桌酒席为他们庆功,他认为宋波的这个奖意义非同寻常,它表明我院的教育技术已经上了一个台阶,走在了广西各高校的前面。

      对于能在全国大赛上获奖,宋波很谦虚,他说这不是他个人的功劳,而是很多人努力合作的结果。宋波透露,今年他又参加了两件作品的的制作开发工作,并均在广西第三届多媒体教育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一个是解庆林教授负责的《环境学概论》多媒体课件,另一个是钟雪梅老师负责的《水环境监测与保护》多媒体课件。这两件作品还将拿到一年一度的全国大赛上去见高低。

      正在积极准备参加博士考试的宋波在谈到今后的打算时说,只要有可能,他将设计更多的作品参赛,为学院争光,也为超越自己。

    上一条:我院田径队参加广西第五届大学生运动会战绩辉煌

    下一条:我院喜获利记体育支教工作先进后援单位